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语言障碍 > 正文

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

作者:郑州新宇儿童中心 来源: 日期:2017/8/14 9:36:37 人气: 标签:

  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
  
  很多小孩会因为害羞、胆怯、腼腆而不善于与同龄人、成人交往,智障孩子表现得更为突出。智障儿童康复专家谈到他们往往会因为口头表达能力受阻,口齿不清,重复罗嗦,(有些孩子同一句话不停地反复地说,由于大脑反应迟钝,行为怪癖等身心特征所致)导致难以与人交往,或是主动封闭自己不与社会相适应,不参与社交活动,缺乏社交情绪。
  

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人们在活动与认识过程中,既表现出对事物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比如:儿童会因为取得良好成绩而高兴,也会因为做了错事,受到老师批评而感到内疚,情绪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一般情况下,车声、铃声引不起我们的情绪体验,但当我们聚精会神思考问题时,这些声音就会使我们觉得很讨厌,这说明客体能否引起人的情绪体验是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事物,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
  
  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算差,但听他说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且自尊心极强,什么事情都以为自己很能干,而且自以为干得很好,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受不了任何批评指责。这类学生可以说是社交情绪过于偏激,这必定给他的社会交往带来一定的阻碍与人交往时容易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因而要培养孩子适度的社交适应性情绪,适度的情绪可以使人注意集中,提高脑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做出最佳成绩。因此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
  
  一、利用谈话法拉近孩子间的心理距离,培养安定的情绪
  
  “聊聊天”、“拉拉家常”通常是人们拉近心理距离的有效方法,对于智障小孩同样有效。可以安排1—2个小朋友与他相处,老师引导他们谈话。如:“你是哪里人?你家里有什么人?他们做什么?你喜欢什么动物?你喜欢吃什么东西?你会做哪些事情?想想有没有其他同学比你做得更好?”创设情景让他们互相交流意见,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有了“谈资”孩子们自然会比较活跃争先恐后告诉老师。然而他们要回答对方问题的话,必须“洗耳恭听”。所以,此时正是孩子心中与人交流时显出最安定的时候。因为你对他人的问题作出思考,进行讨论的时候,你就会摒弃心中的“定性自尊”,认为自己最棒的想法自然会不攻自破乃至烟消云散。当你愉快地与人交谈时,既可以培养爱心也学会关心别人,这些恰恰是社会交往中必须具有的情绪和态度。
  
  二、培养孩子与人相见的礼貌
  
  “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榜样不仅包括学识、人品、学风、工作态度,而且也包括教师人际关系的质量和风格,教师要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学生家长的关系,还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每天进入课室,我肯定会跟学生打招呼:“小朋友,早上好”、“同学们,下午好吗?”或“你好”等,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跟老师打招呼,但必须把这种只问候自己的班主任拓开到校园里的老师,同学,以及家里周围的邻居,必须让学生学会跟他人相见时,分别时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乐趣,是好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应付了事。对于弱智学生多重复,多强调,多实践,才能比较容易达到要求,才能让他比较自觉地与人相见时,道别时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


  三、学习与人分享玩具及食物的乐趣
  
  有句话说:“人之生来私也”。可以说明,人的私心与生俱来,小孩尤甚。小孩特别自私,很多人都有感觉。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的本能占有欲比普通孩子更要强。因为,他不太懂分辨是非,不加修饰,毫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如:有同学拿了他正玩着的玩具,他肯定非抢回来不可,即使老师的话也不听,表现特别执着。针对此点,教育学生学习与人分享玩具和食物的方式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乐趣是重要的一环。社会交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需要。培养这种兴趣可以先从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开始,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比较困难的拼图游戏,例如:让平时总喜欢自个儿玩玩具的小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建长城”,当动作完成时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让他切身体验到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在旁边喊“加油”并及时进行教育:“你帮别人时感到高兴,同样别人跟你玩的时候也一样很开心。”如此创设机会让他跟同伴交流,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与人分享食物也是一种心理过程,通俗地说,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胸“宽”或“窄”。有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对老夫妇,有两个女儿,有一次,她们回娘家,父亲给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让她们带回去,并说了一句话:“日子还穷,东西不多,你们要懂得慢慢吃,不能一下子就吃光啦。”大女儿回去后,把东西分给邻居吃,后来邻居有东西吃时都会留点给她,她就能经常吃到各种东西。小女儿则把东西放在柜子里,没多久就坏了,以后也就没东西吃了。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道理:自己有东西吃的时候给点别人,当别人有东西吃的时候同样会想到你。再结合实际的情景教育,来回训练几次,学生自然会把原来不肯与人分食物的不良习惯改变不少。
  
  四、学习与小朋友排队时不争先恐后
  
  对于智障小孩的教育要讲究直观,具体,形象。要想教育孩子排队时不争先恐后,可以这样下手:放一段人们在银行排队取钱的录影给学生看,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录影中哪些人是对的,为什么?哪些人是错的,为什么?也可以把学校的学生排队拿饭的情景录下来,放给学生观看,既生动又贴近孩子的生活,画中人物就是身边的同学,他们会不断模仿,再形成定性的排队规律,过渡到心理认识和行为适应,以后自然就会按顺序排队,不会争先恐后,很不雅观。
  
  五、充分利用榜样力量
  
  要帮助儿童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整情绪,可以为儿童树立同辈的榜样,这样才能更切实可信,更能激发他们效仿榜样的愿望和行动,不断提高他们适度社交情绪的动力效能。
  
  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些小孩搞课室卫生时,喜欢踩在别的孩子刚拖完的地板上,因此拖地的孩子经常向老师告状,可是当教师问其原因时,他却说:“我要抹桌子。”分析一下情况,不能说全是他的错。这是同学之间合作时出现的先后问题,这时你可以利用“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道理,把劳动任务调换过来,让他也尝尝自已的劳动果实被人糟踏的味道,亲临其境去感受一下,然后再告诉他:“在完成自己工作的时候不要践踏别人已经扫干净的地方,这样做不是好孩子。”经过几次教育肯定有改进。
  
  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智障儿童康复专家谈到培养智障孩子的社交适应性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会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断锻炼自己,调整好自己害怕、猜疑、孤独的情绪。鼓励孩子多说话,多与其他的孩子相处,把自己从“封闭世界”中走出来,从而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0.6094秒 查询数据库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