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地市康复 > 正文

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

作者:郑州新宇儿童中心 来源: 日期:2011/7/28 9:49:10 人气: 标签:
 

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
 
 
 
脑瘫儿童的康复方法基本上是按照从正常小儿神经生理发育规律,采用促进和强化神经发育的训练方法。动作疗法是从医学催眠疗法演变而来的姿势训练,使得脑瘫训练从被动训练发展到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训练,从医学康复发展到心理康复。动作疗法的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家庭和社区的康复。

 从1963年起日本九州大学成濑先生开始用医学催眠疗法来研究脑瘫儿童的康复,医学催眠疗法原来用于神经症、晕车、夜尿等疾病的治疗,治疗者使用一些使得病人心身容易松弛的语言,促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经过临床证实,确实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1973年成濑先生应用了心理--生理--医学催眠疗法的有关机理,首创“动作疗法”训练脑瘫儿童。

一、动作疗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各种骨骼肌活动都是在大脑的支配和控制下的运动,在大脑的指令下,肢体通过神经冲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一系列的生理运动过程,是人类有意图的心理过程。1973年成濑先生提出“动作疗法”时,他把“动作”解释为:为了康复目的而依靠自身努力来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活动。这就说明了动作疗法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有目的、有意图的直接努力,使得人体的意图与活动相一致;同时又是一个生理活动的过程,即控制自己的姿势训练。成濑先生称之为“动作疗法”,并简化为:意图—努力—运动。

二、动作疗法的机理

⒈纠正错误姿势,防止二次损害

正常人能够自由地为一定的目的而活动,脑瘫儿童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出现神经肌肉的功能缺陷,而出现姿势和运动功能障害。他们为了活动的需要,常常偏离正确的运动模式,形成错误的的姿势和运动,缺乏正确运动的体验。随着年龄增长,错误运动的模式变成习惯化和固定化,他们的活动能力不能随生长发育相应地增加,产生二次损害。

⒉激发脑瘫儿童的努力和潜能

由于脑瘫儿童肌肉的异常紧张性收缩,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儿童往往会对自身的运动缺乏信心,给功能训练增加了难度。动作疗法是从医学催眠疗法发展而来,其原理是:在催眠状态下,原来的兴奋灶处于抑制状态,过去的经验被抑制,只有当时刺激的兴奋灶在活动。实施动作疗法时,要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制订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训练目标,暗示和鼓励儿童有信心进行正确的肢体活动。在训练中要用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引导自身的努力年,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引发自身的力量,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脑瘫儿童与外界现实接触较少,他们的思考、情感、行为等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对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训练来改善活动和姿势,而且要把他们的观念和态度进行转变,树立起发挥自己长处的信心,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

⒊  从被动运动训练发展到主动运动训练

脑瘫儿童除了有肢体运动困难和障害,还伴有心理困难和障害。如果把生理活动神经冲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看作人体活动的硬机制;那么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和松弛可以看作人体运动的软机制。动作疗法就是要把这二种软、硬机制结合起来,使得功能训练从被动训练发展到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训练。

三、常用的训练姿势

    按照正常运动发育过程,训练儿童能进行正确的坐、跪、半跪、站立以及行走。

⒈坐位:坐位是人类保持人体垂直而对抗地心引力的原始位置,也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使得自己身体垂直的最早位置。因为坐位时重心低,接触面广,稳定性好,还能通过大腿的位置来控制上身的重心。训练时,要使得脑瘫儿童的肌肉松弛,保持头、颈、胸、腰垂直于地面。在治疗者的帮助下,训练儿童在坐位时的前倾、后倾,向左右侧弯等。

⒉跪位:这个姿势在Bobath治疗技术中是不常用的,动作疗法中这个姿势是重要的。训练中必须让儿童的膝关节接触地面,并保持自己的身体垂直于地面。跪位的稳定性要比坐位差得多,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支撑身体,保持头、颈、胸、腰、髋、膝等垂直于地面。训练者扶着儿童的髋关节,训练髋关节缓慢地向后移动,同时保持上身垂直;然后训练单侧膝关节支撑,训练者扶着儿童的髋关节,向一侧倾斜,把上身的重心放之一侧膝关节上,就这样反复交替地进行训练。

⒊半跪位:是从跪位发展而来,一侧膝支撑于地面,另一侧膝和腿呈直角。半跪位的稳定性比跪位更差,训练者帮助儿童训练在半跪位时重心前后移动。

⒋立位:立位要求儿童的头、颈、胸、腰、髋、膝、踝与地面保持垂直,这个姿势给儿童带来“自我感觉”。训练中,要求儿童上身垂直,即不前倾,也不后仰,膝关节放松。

⒌步行:上述的姿势基本学会之后,开始训练步行。训练之前,先训练爬行,然后开始训练步行。

四、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⒈松弛训练:鼓励脑瘫儿童有目的地努力地进行松弛训练,体验肌肉紧张与松弛的区别,学会肌肉放松的训练。在训练中,要不断地暗示和鼓励脑瘫儿童,激发他们的努力,发挥他们的潜力。

⒉心理训练:在集体训练中,儿童要与家长分离。在训练者的鼓励下,形成脑瘫儿童之间相互热烈竞争的训练场面,增强儿童主动参与训练的愿望,把以往的严厉训练转化为儿童的自觉要求。在训练中即要把握好集体心理疗法,也要按照儿童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心理疗法。

⒊社会能力的训练:动作疗法每年集中训练多次,时间长短不一,从1—14天不等。脑瘫儿童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学习社会交往,学会各种日常的生活习惯,如朝会,饭前,饭后的社会活动,唱歌,游戏,外出散步等,使得儿童的社会能力得到训练。

⒋生活指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如进食,大小便,洗澡,睡觉等。

⒌对家长的指导:让家长学会动作疗法的训练方法,今后在家中训练的注意事项,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脑瘫儿童的态度等生活性问题。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3.1328秒 查询数据库2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