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孤独症治疗 > 正文

患有孤独症的小儿会模仿吗?

作者:郑州新宇儿童中心 来源: 日期:2012/12/17 10:45:41 人气: 标签:
  模仿是儿童行为和语言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从模仿的方式上看,有选择性模仿和延缓性模仿。也就是说,儿童对成人言行的模仿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性,不是对所有言行简单机械地、全盘照搬地模仿,而是经过自己的选择和重新加工组合的。延缓性模仿是指儿童看到成人的言行后并不一定马上照着去做,但是他记在心里,可能以后在游戏或某种自然的情景中突然拿出来应用。   儿童模仿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玩游戏。玩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玩各种游戏。如:搭积木、照顾娃娃、开车车、扮医生、过家家等等。儿童从中学会基本的交流技能,发展现察、动作和表达能力,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协调入际关系,从而促进言语、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行为能力的发展,为以后的成长和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   儿童之所以喜欢和同伴玩游戏,原因之一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心,由于他们十分向往成人的活动和行为,但自己还没有能力照着去做,因此试着把看到的现象重新模仿出来。   原因之二是游戏带有主观想像性和随意性。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可以让他随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通过游戏和交流还可以得到自我肯定和满足自尊心,因此,儿直通过游戏可以表达和象征性地满足自己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和愿望;第三是因为游戏具有涩味性,儿童通过游戏可以获得很多乐趣,而且因为游戏无所谓成败,可以任意重滨,因而又避免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需要不能满足和活动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和情绪焦虑。   儿童玩游戏的方式和内容一般都与他们的年龄阶段和所具备的心智与行为能力相符。郑州孤独症治疗相关人员说,2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通场过抓摸、拍打、丢抛玩具,从动作中感觉观察物体的性质和自己的身体动作所引起物体运动的变化。在2—3岁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喜欢玩具体方式的游戏,通过身体和摆弄有形的具体物体来玩游戏,如搭积木、用凳子摆火车等等。以后由于语言和想像力的飞速发展,可以摆脱对客观具体物体的心理依赖,逐渐发展到玩象征性、假想性的游戏,即在心里依靠想像或用某些东西替代游戏对象来玩游戏。以后则更喜欢玩扮演各种人物角色的游戏,如当司机开公共汽车送客人,当医生看病打针治病,警察抓强盗,过家家等等,以此来表现和体会社会人际交往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的复杂性和社会化合作程度增加。
版权所有:河南康复中心网 豫ICP备2022028742号 联系电话:13838578553 技术支持:知网传播
Powered By {www.hnkfzx.com} 页面执行时间5.1211秒 查询数据库427次